-
-
南懷瑾:道家奇書(共六冊)
南懷瑾 試讀
148《參同契》是道家養生學的理論源頭,亦是中國古代化學、藥物學、天文歷算等學科的發軔之作,其涉及諸多學科知識,艱深晦澀,素以“天書”著稱。《列子》是道家的重要典籍,既發展了老莊哲學思想,又融會了其他學派的觀點,包括一百余則瑰麗奇幻的民間故事、寓言和神話傳說,入乎其內,出乎其外,看似易讀,實則難懂。二者是道家頗有特色的典籍。南懷瑾先生對二者的講述,闡發了他對道家學術及觀念的認識,反映了他對生死、時勢、緣遇、名利、富貴、公私等問題的理解,涵蓋了他的人生觀、宇宙觀、政治哲學和歷史哲學,體現了他對東西方文化的融會貫通和弘揚中國傳統文化的深心。其中對儒、釋、道三家的一體共論,亦有不少不拘一格、獨到精辟的個人觀點。
-
南懷瑾:講佛經(共八冊)
南懷瑾 試讀
154本套裝匯集了南懷瑾先生對經典佛經的講述,主要包含《楞嚴經》《金剛經》《維摩詰經》《瑜伽師地論·聲聞地》《藥師經》《圓覺經》。不同的佛教各有其特點,南先生根據其特點,講述的方式也有所不同。相同的是,用淺白生動的語言,打破佛學、宗教的界限,以經證經,以史證經,以身修實證證經,旨在闡明經義,期使讀者由此悟得真實智慧和人生真諦。
-
圖說佛經經典:金剛經+心經+楞嚴經(套裝共三冊)
玄奘法師 試讀
66《圖說心經》:《心經》字數最少、含義最深、傳奇最多、影響最大,佛教徒將其奉為圭臬,尊為成佛的指南,利生的法寶。玄奘法師經典譯本,銷量百萬冊圖解經典系列。260字說透人生真相,幫你找回自心,收獲內在平靜的力量。弘一法師、星云大師、南懷瑾、蔣勛推崇的人生處世哲學。《圖說金剛經》:《金剛經》是佛教經典中極其殊勝的一部,超越一切宗教性,又包含一切宗教性,是上乘的佛經,奠定了禪宗一門的地位。在流傳過程中,與儒教、道教相融合,成為國學中的一部不可或缺的經典。鳩摩羅什經典譯本,暢銷百萬冊的圖解經典系列,只要掌握其中一句的智慧,就能變得強大。《圖說楞嚴經》:《楞嚴經》自古公認為“佛法百科全書”,含攝諸多深奧的佛法義理和修持法門,彰顯了佛法大智慧,素來有“自從一讀《楞嚴》后,不看人間糟粕書”等贊譽。
-
南懷瑾:趣解易經(共二冊)
南懷瑾 試讀
162作為儒家“五經”之首、道家“三玄”之一的《易經》,自成書以來,注釋解說者層出不窮,但想要學習《易經》的普通讀者,卻依然茫然不得頭緒。針對這種情況,南懷瑾先生開講《易經》。《易經雜說》《易經系傳別講》二書,既不把《易經》看作高深莫測、隱藏玄奧的天書,又否定了近代不少學者“迷信、混亂”的斷語,不輕易引申,不牽強附會,以還原《易經》的本初意義為主旨,以樹立端正的人生態度、傳授博大的人生智慧為目的,非學究或術士者可擬。
-
-
-
金剛經說什么(南師審定本)
南懷瑾 試讀
182《金剛經》是初期大乘佛教的重要經典之一,也 是般若類佛經的綱要書。一九八○年,南懷瑾先生在 臺北十方書院講解《金剛經》,南懷瑾講述的《金剛 經說什么》即由其講解記錄整理而成。 南先生承續梁代昭明太子的分法,將《金剛經》 分為三十二品,逐品講解,每品自賦偈頌一首作總結 。先生以其一貫經史合參的講法,對經文進行了深入 骨髓的剖析,即便于艱深疑難之處,聽來也妙趣橫生 又淺顯易明,最后點明經文要旨:佛所謂度眾生,其 實是傳授智慧,而眾生自性自度,只要平實地去做人 ,個個都是佛——本來平常,一切現成。在講解過程 中,先生又常以禪宗的方式,隨說隨破,每每告誡大 家,佛的說法都是對機說法,偶爾成文,過后一切不 留。“佛說一切法,為度一切心。我無一切心,何用 一切法”,不能著于法,須得經義在你心中才行。 如果說《金剛經》了一切宗教性,也包含了 一切宗教性,那么,南先生的講解也正是放下了成見 ,消除了一切哲學、宗教的界限。
-
-
-
-
-
與神對話(全五卷)
尼爾·唐納德·沃爾什 試讀
117尼爾·唐納德·沃爾什曾是電臺導播、報紙主編、公共信息官員,并創辦公關公司。大火毀去他全部財產,婚姻四次失敗,車禍幾乎殞命。年過四十的他,風餐露宿,靠撿易拉罐維生。“我的人生為什么如此失敗?”他在黃色便箋本上憤怒地寫道。這封質疑信得到了神圣的回答,而他與神的對話也持續了三年。1995年,《與神對話》出版,雄踞《紐約時報》暢銷書排行榜137周,成為新時代運動(New Age Movement)三大核心著作之一。本套裝完整收錄《與神對話·全三卷》及《與神為友》《與神合一》。《與神對話·全三卷》分別和人生、世界、宇宙息息相關;《與神為友》提供具體的解決方法;《與神合一》作為總結,帶你回歸原初,活出真正的自己。它們是我們這個時代的靈魂圣經,是讀者一生等待的書。祝福每一位讀者,愿你們每一天都變成一個另自己更滿意的人,生活在喜樂和真相中。
-
圣經故事(經典譯林)
段琦 試讀
30《圣經》是記載古代亞、歐、非一些國家政治、經濟、文化、民俗等方面的典籍,長期以來,西方的政治體制、文學創作,乃至風俗習慣無不受其影響,被視為西方精神文明的支柱。我們編寫這本書是嘗試用淺顯的故事形式讓一般讀者對這部典籍能有個大致的了解。本書出版過程中,得到了美國國際路德會平信徒聯盟的大力支持、得到了中國基督教協會的韓文藻博士以及禮賢會臺北堂顧問徐炳堅牧師的熱忱幫助。
-
透過佛法看世界:給尋找答案的人
希阿榮博堪布 試讀
72《透過佛法看世界》包含七個部分,一百八十余個問題,從不同層面、由淺入深地介紹了佛法的基本見解和修行。書中大部分問答為首次公開發表,以前在媒體采訪或通過菩提洲網站發表過的部分內容,這次又作了修改和調整,問題是老問題,回答卻有新內容。值得一提的是第七輯《空性》,這是希阿榮博堪布次大篇幅地用漢語講解佛法的精華所在——般若空性。堪布在語言上盡可能地使用人們比較熟悉的詞匯,但回答問題時所使用的推理、辨析、講解的方法和模式卻是來自傳統的佛法教材,從中讀者可以領略到佛教邏輯思維的犀利和巧妙。
-
古蘭經(中國伊斯蘭教協會推薦)
馬堅 試讀
193古蘭經是伊斯蘭教的根本經典,在世界文化寶庫中占有重要的地位。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于20世紀80年代初出版的馬堅先生的漢譯本,一直暢銷不衰,并遠布海外,在國內外穆斯林中享有崇高的地位,被沙特阿拉伯定為國際漢文“古蘭經”欽定本。
-
圣經的大智慧
金躍軍 試讀
105本書作為猶太教和基督教的正式經典,通常被描述為“最偉大的書 ”。到目前為止,“圣經”被譯成2000多種文字,長期以來一直是世界上流傳最廣的一本書。“圣經的大智慧”一書以講述圣經故事的形式將“圣經”中最具智慧的經典故事和箴言精選提煉出來。并用智慧的語言全新詮釋了世界上最古老的經典作品的精髓。它是一本讓你閱讀方便且完全避免了宗教色彩的啟迪人生的智慧書。“圣經的大智慧”更多地從做人、謀事、處世、交際、管理等方面著手,讓現代讀者能夠將“圣經”中的諸多智慧古為今用、西為中用。捧讀本書,你會發現“圣經”不再深奧、艱澀難懂,書中的智慧、哲理、感悟一定會對你的工作和生活有所裨益的。若能深品其涵蘊,多讀多看,必有益處,從而幫助你領悟為人處世的道理。使心靈得到提升,展示更完美的個人魅力,實踐生命的最大價值。
-
殘酷才是青春:索達吉堪布教你珍愛痛苦
索達吉堪布 試讀
38“青春,就像手中的一捧水,還來不及握住,就從指縫間流光了……只有學會珍愛痛苦,感恩一切因緣,才能讓幸福不再漸行漸遠。”中國有史以來第一部由高僧大德為年輕人開示的佛法書;這是一本能加持當下的你和你孩子的身心靈典藏勵志讀本。書中內容來自索達吉堪布上師在北大、清華、人大、復旦、港大等眾多名校備受廣大學子歡迎的演講實錄。
-
-
-
-
-
-
般若波羅蜜多心經講解
釋德空 試讀
145《般若波羅蜜多心經》共二百六十個字,是六百部般若經的中心綱要,精髓部分。是給一切眾生打破迷情妄執,啟示解脫法門達到生死彼岸,處處即色明空,層層破妄顯真,闡述諸法皆空之理,從世間有情的五蘊至空到出世間的無智無愛。因空得徹底,故不取一切相,卻能達到見性的實相。實相,本具真如之心。迷者則是凡夫,悟者是諸佛菩薩。迷則生死無盡,悟則生死解脫。
-
能斷:金剛經給你強大
索達吉堪布 試讀
168這是一本能斷人生各種執著,給身心帶來強大正能量的生命開示錄。只要你掌握了哪怕其中短短一句的智慧,苦不苦什么的都會無所畏。當然,假如你不太懂其中的意思,它也并非對你沒有利益。當自己遭逢磨難、疾病、不順時,單單是抄寫或念誦一遍此經,就有助于逢兇化吉、遇難成祥。甚至只是把它放在家里,或帶在身邊,此處也相當于有了佛塔,能化解諸般災禍,增添無邊吉祥。這一點,不管你是否信仰佛教,都會如此!
-
-
-
-
-
塔木德
賀雄飛 試讀
160《塔木德》大約被譯成十幾種語言,在全世界廣泛流傳。特別是猶太人,幾乎每人都有一本。從生到死一直研讀,迄今為止內容仍在不斷增加。猶太人的精神支柱就是《塔木德》,他們在遭受殺戮與迫害之時,唯有《塔木德》是他們不滅的靈魂。《塔木德》是猶太人生命的一部分。與其說猶太人用生命保護了他們的法典,使它能夠不斷地延續下去,倒不如說《塔木德》給猶太人指明了方向。使他們能夠戰勝厄運,得以生存發展。直到今天。仍有很多猶太人把《塔木德》視為最可貴的圣物。把它當作生活的慰藉和心靈的避難所。猶太人在顛沛流離的歷史中,總結出了一整套偉大的商業法則,是我們受益一生的精神財富。本書挖掘輝煌的希伯萊文化遺產,詮釋睿智的《塔木德》圣典精華,遵循歷史的軌跡,將猶太民族悠久的經商傳統與處世之道奉獻給讀者。
-
圣經故事全書(套裝共4冊)
劉振鵬 試讀
169“舊約”講述了創世之初,上帝創造亞當、夏娃以及他們的后人形成以色列民族,建立國家等故事。“新約”講述了耶穌基督的誕生、傳播福音和被猶大出賣并上十字架死去、復活,以及使徒們傳教等故事。
-
佛教十三經--中華經典普及文庫
鳩摩羅什 試讀
241面對浩如煙海、博大精深的佛教典籍,如何選擇,怎樣去讀,這是每個想了解或研究佛教者都會遇到的問題。佛教十三經收錄了編者精心選擇的對中國佛教影響最大、最能體現中國佛教基本精神的十三部佛經,從佛教典籍的“最經典”起步,引領讀者走上佛學的探索旅程。為了方便讀者更好地閱讀、理解經文,我們采用在人名、地名下加專名線,書名下加波浪線的做法。
-
道教一本通
石橋青 試讀
62近年來,人們越來越關注中國傳統文化,說到傳統文化,就不得不提道教,道教是中國唯一的本土宗教,源于黃帝和老子,但要說到其正式創立,還是從東漢時期張道陵創立五斗米道開始,至今已有1800多年的歷史。道教源于中國文化,同時也對中國文化產生了巨大的影響。道教吸收道家老子的哲學觀和宇宙觀,成為中國文化中最根本的哲學思想;道教無為而治的思想,成為歷朝初期的主要治國綱領;道教中的清靜寡欲和返樸歸真的思想,成為歷朝歷代無數士大夫和文人志士的精神歸宿;道教中的神仙信仰和紛雜的神仙體系,對中國文學藝術中的浪漫主義色彩和自然主義審美觀的形成影響尤深;道教中民俗神崇拜活動與中國普通民眾的日常生活和文化娛樂水乳交融;道教中的行氣、存神、導引、內丹、房中等養生方術是中國醫學和人體科學中最精華的部分……總之,道教文化已經深入中國文化中的方方面面。為了弘揚道教文化,讓其更好地為人們所利用,有益于人們的生活,《道教一本通》從“道”字入手,詳細講述了道教的歷史、教派、典籍、神仙、仙境、道術、科儀、文化的方方面面,可謂一冊在手,盡覽道教千年精華。
-
金剛經
佚名 試讀
61金剛經歌者。梁朝時傅大士之所作也。武帝初請志公講經。志公對曰。自有傅大士善解講之。帝問。此人今在何處。志公對曰。見在魚行。于時即照大士入內。帝問。大士欲請大士講金剛經。要何高坐。大士對曰。不用高坐。只須一具柏板。大士得板。即唱經歌四十九頌終而便去。志公問武帝曰。識此人不。帝言不識。志公告帝曰。此是彌勒菩薩分身。下來助帝楊化。武帝忽聞情大驚訝。深加珍仰因題此頌。于荊州寺四層閣上至今現在。夫金剛經者。圣教玄關深奧難測。諸佛莫不皆由此生。雖文疏精研浩汗難究。豈若慈頌顯然目前。遂使修行者不動足而登金剛寶山。諦信者寂滅識而超于涅槃彼岸故書。其文廣博無窮。凡四十九篇烈之。于后所謂惠日流空照如來之凈土禪刀入手破生死之魔軍。既人法雙祛俱遣快哉。斯義何以加焉。有一智者不顯姓名。資楊五首以申助也。其層閣既被焚燒。恐文隋墮。聊請人賢于此閣見本請垂楷定
-
-
圖說佛教常識--視覺歷史
蘇磊,熊江寧 試讀
55本書稿以豐富的圖片、圖表的形式講述了佛教的歷史、佛教的宗派、佛教的神祗、佛教的經典、佛教的重要人物、佛教的重要寺廟、佛教的法事和儀軌等內容,有助于讀者直觀地了解佛教基本常識。
-
與自己和解:治愈你內心的內在小孩
一行禪師 試讀
62在《與自己和解》中,一行禪師運用佛教原理幫助你,返回內在深處,覺察內在小孩的存在,與他對話,聆聽他的聲音,從而達成與自己和解的目的。如此,我們不再受情緒的擺布,心中沒有怨恨,也不再遷怒他人。我們的人際關系也開始變好,我們因此懂得了愛,保有了愛。翻開《與自己和解》,跟隨一行禪師的腳步,一步步回到自己內在深處,擁抱、療愈內在的小孩,與自己達成真正的和解。
-
-
-
-
覺悟的生活:星云大師講心經
星云大師 試讀
98什么是比知識、智能更高的狀態?心如何才能自由自在?人如何通達生死而出于生死?種種我們面對生命的處境和疑惑,《心經》都有最核心深入的解答。星云大師講《心經》,透過一則又一則生動的故事,以及佛法的真義,讓我們了解《心經》、活用《心經》,在生活中成就最本然、最美好的生命。
-
大圓滿前行
華智仁波切 試讀
79《大圓滿前行》是數百年來了解佛法的經典之作,由兩百多年前藏地高僧華智仁波切所著,作者被公認為觀世音菩薩的化身。它匯集了佛陀畢生傳法的理論要點和修行次第,其竅訣式的教言,完全基于經驗,簡單而直接,非常適合一個人由淺入深地修學佛法。對佛教徒而言,它幾乎包含了所有最根本的修行秘訣;對非佛教徒來說,本書也可滅除你的煩惱、痛苦和壓力。1. 懂得并修行《大圓滿前行》的人,就是在修行一切佛法的精華。 2. 《大圓滿前行》是兩百多年前藏地高僧所著,作者被公認為觀世音菩薩的化身。它匯集了佛陀畢生傳法的理論要點和修行次第,非常適合一個人由淺入深地修學佛法。 3.本書改變人心的力量非常大,在東南亞、歐美等許多國家,無數人通過學習它、修持它,身心發生了極大改變。對佛教徒而言,它幾乎包含了所有*根本的修行秘訣;對非佛教徒來說,本書也可滅除你的煩惱、痛苦和壓力。 4.索達吉堪布一生中翻譯過很多佛典,法王如意寶晉美彭措曾親自寫序的,只有兩本,《大圓滿前行》就是其中之一。 5. 法王晉美彭措要求弟子每年至少看一遍或講一遍《大圓滿前行》; 頂果欽哲法王不論去哪里,總會隨身攜帶《大圓滿前行》,每天讀上幾頁,一生從不間斷; 堪布阿瓊是了不起的大成就者,他曾依照上師的要求,把《大圓滿前行》完整地背誦下來; …… 大成就者們對本書都如此珍惜,其殊勝與重要可見一斑。
-
-
中國國學大典·六祖壇經
凈因法師 試讀
58中信國學大典(50冊)是中信出版社引進自香港中華書局的一套深具國際視野、貼近當代社會的中華傳統文化經典藏書。中信國學大典延聘國學泰斗饒宗頤為名譽主編,邀請海內外知名國學家擔任經典的選編、導讀及譯注。中信國學大典既收錄了《論語》、《老子》、《孫子兵法》、《孟子》、《莊子》等不可不讀、不可不知的中華經典名著,也囊括了《禮記?孝經》《心經?金剛經》《六祖壇經》《凈土三經》等耳熟能詳的經典作品。 《史記》,是我國現存 部紀傳體通史,以人物為中心的歷史名著、文學經典。《史記》共130篇,五十二萬字,包括“本紀”
-
楞嚴經--佛教十三經
賴永海 試讀
205“開悟的楞嚴,成佛的法華。”這句禪門話語道出了“楞嚴經”在中國佛教中的特殊地位和影響。本經自唐代中葉譯出后便開始流行,宋代之后更是盛行于僧俗、禪教之間,成為漢傳大乘佛教的最核心經典之一,是一部對中國佛教之禪、凈、教、律、密都有著廣泛而深刻影響的大乘經典。
-
-
-
金剛經·心經·四十二章經·六祖壇經
國學網 試讀
101《金剛經》和《心經》作為般若經的濃縮本,“緣起性空”同樣是其核心思想,但二者又進一步從“對外掃相”和“對內破執”兩個角度去講“空”。《金剛經》的“對外掃相”思想集中體現在“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應作如是觀。”這個偈句上,對內破執則有“應無所住而生其心”這一點睛之筆;《心經》則是以“色不異空,空不異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受想行識亦復如是。”來對外破五蘊身,以“心無掛礙”來破心執。兩部經典都從掃外相、破心著的角度去說“空”。
-
-
儒:南懷瑾套裝(共十四冊)
南懷瑾 試讀
18本套裝匯集了南懷瑾先生講述儒家經典的所有著述。既有講述人們熟知的“四書”(《論語》《孟子》《大學》《中庸》)的著述,又有講述被奉為群經之首的《易經》和《周易·系辭》的著述。“四書”蘊含了儒家思想的核心內容,是儒學認識論和方法論的集中體現,更是中國傳統文化中的核心要義;《易經》更被奉為群經之首,廣大精微,包羅萬象,是儒家、道家共同的經典,是中華文明源頭和代表。南懷瑾先生講經典,從不僅止于闡釋經義,而是通過儒釋道等思想的融會貫通,通過上下五千年人文歷史的佐證,通過古今中外世事的投射,通過南先生自身的生命體認,把遙遠的經典講到了當代人的日常行止之中,講到了當下人事的方方面面,讓經典靠近讀者。
-
道:南懷瑾套裝(共十一冊)
南懷瑾 試讀
21南懷瑾先生的學問打通了儒佛道三學,除了闡明道家經典的經義,更以佛入道,以儒論道,重重類比;并在講解的過程中切入歷史和現實,層層例證,使經義不離生活,不離當下,妙不可言。
-
釋:南懷瑾套裝(共十八冊)
南懷瑾 試讀
20本套裝匯集了南懷瑾先生講述佛家經典的著述。內容多樣,有的講如何參禪、禪與生命認知,有的講經典佛經如《金剛經》《圓覺經》《維摩詰經》等,有的講佛法修持,有的講佛教發展的歷史。學佛須有善知識指引,南先生以過來人的身份,對于理解佛經常見的障礙和學佛修持中容易出現的疑惑及容易走上的歧途,指點得尤為細致。
-
南懷瑾:儒道經典(共十二冊)
南懷瑾 試讀
36儒家的《論語》《孟子》和道家的《老子》《莊子》分別是兩家學術思想的源頭和重要代表作,南懷瑾先生講述這四部經典的著述,同樣也是他傳揚中國傳統文化一生的代表作品。在這對這些典籍的講述中,他用獨具特色的南氏語言,經史互參、融會貫通,同時體現了道家“全生保真”的生命哲學、儒家“經世致用”的濟世情懷和佛家“普度眾生”的修持理念。
-
雜談:南懷瑾套裝(共九冊)
南懷瑾 試讀
11本套裝匯集了南懷瑾先生關于歷史、教育、生命科學、文化等方面的雜談、漫談。南先生除了對儒佛道三學鉆研精深,亦兼通諸子百家、詩詞曲賦、天文歷法、醫學養生等,對中國文化中的諸多問題都有深刻體認。雖多“雜談”,但這只是方便的說法,其實隨處可見南先生的博聞強記和人生智慧。
-
南懷瑾:禪說老莊(共四冊)
南懷瑾 試讀
18南懷瑾先生講《老》《莊》,不斤斤于個別語譯,游乎經史子集之中,不論出世入世,評比精義,更以禪宗的方式,隨說隨破,提示其出入禪道的旨意,可以說是與《老》《莊》氣質接近的講解。
-
-
南懷瑾:參禪指月(共六冊)
南懷瑾 試讀
18《禪海蠡測》以禪宗為主干,廣論禪學哲思,更比較禪宗與其他學說,包孕中西諸學,集中國傳統文化之大成。《答問青壯年參禪者》解答參禪者修持路上的疑難。《禪宗與道家》講述了禪宗與道家在中國創建的背景、發展脈絡、宗旨、流派及各自對中國文化的影響,引經據典,縱橫捭闔,恣意汪洋,表述透徹入里,讀之酣暢淋漓。《南懷瑾與彼得·圣吉——關于禪、生命和認知的對話》《禪與生命的認知初講》帶讀者從生命認知、生命科學的角度來參禪,或者說從禪的角度去參透生命的真相,更是南先生的現身說法。
-
南懷瑾:生命的認知(共五冊)
南懷瑾 試讀
34本套裝所收錄書目,都與“生命的認知”有關。修行、參禪、養生這些主題,經過個體實踐,最終都要歸結到對個體生命的認知中去。這也是南懷瑾先生一生中一直關注、參研的主題。他以過來人的經驗,將自己親身體認所凝結的智慧貢獻于讀者,期望對世人有所幫助。
-
南懷瑾:孟子七講(共六冊)
南懷瑾 試讀
14《孟子》今存七篇,記載了孟子及其弟子的言行,是儒家的重要典籍,也是研究孟子和思孟學派的主要材料。本套裝六冊便是南懷瑾先生對《孟子》七篇的講述。儒家學說的思想本就來自日常生活,又經提煉闡發,引導門人弟子身體力行,落實到日常生活中去,其精髓不外乎種種做人的道理。南先生的講論,引經據典,又深入淺出,且態度平易近人,以平常心講平常事說大白話,于潛移默化中影響青年學子的精神、心智,可謂回歸儒學之本真。
-